内容爆炸与信息低密度的困境

AI 时代信息爆炸,优质文章层出不穷但阅读时间有限,还经常遇到内容冗余信息密度低,导致知识工作者在有限时间内无法获取最大价值的信息。

作为典型的现代知识工作者会面临一些困境:

  • 信息爆炸:网络上优质文章层出不穷,但个人阅读时间有限
  • 信息密度:文章通常包含大量的冗余信息,导致阅读时间增加
  • 质量要求:需要深度理解内容,而不是浅层浏览
  • 效率压力:希望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价值的信息

在 AI 时代,我们会想着让 AI 来帮助他们处理信息,但是我们可能在使用普通 AI 总结时发现了这些问题:

  • 缺乏深度:只是简单摘要,缺少逻辑分析
  • 结构混乱:没有统一的输出格式,难以形成知识体系
  • 质量不稳定:有时遗漏关键信息,有时表达生硬
  • 缺乏批判性:不能指出文章的局限性或争议点

如何好文快读

聪明如你,会想着为 AI 制定一些规则、要求,来帮助 AI 按照你想要的甚至更好的方式去阅读、梳理、分析、总结优秀的内容。

显然为【AI 阅读助手】写一份提示词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,提示词就能快速让我们脱离以上的困境并避免上面提到的问题。

虽然已经很多人知道怎么做,但也还有很多人尚未接触到这块信息,我们顺手传递到这里。

我们以 Kimi 的浏览器插件为例,展示如何使用 AI 的好文快读。

每天我们在微信公众号、知乎等内容平台看到很多感兴趣的优秀文章,由于时间碎片化,我们会先粗略简单看一眼,然后收藏到微信、IMA 知识库或是浏览器收藏夹等,每天晚上争取阅读一些,但是人时间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,我们只能堆积到周末,再去一篇一篇的阅读、分类,哪些真的有内容,哪些并没有那么优秀,哪些内容可以进一步结合自身三观进行归纳总结等。如果我们阅读慢点,周末一天可能就没了,周末没有了一天,单休肯定好不过双休呗。

显然我们上面这段就有点废话,你可以跳过,但你需要读一些才知道要跳过,所以你也可以使用 AI 来尝试总结这篇内容。

所以,我们需要有个好文快读 AI,能够帮助我们快速、准确地总结文章的核心内容,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识别文章的局限性和争议点。

比如我们要阅读 美图 17 周年,吴欣鸿内部分享全文:美图在 AI 时代的组织进化。 这篇文章,Kimi 做了核心观点总结:(后面提供提示词范例)

好文快读之核心观点总结 Kimi 演示

最后还提醒我们:阅读时长建议:本总结可节约约 15 分钟阅读时间。妥妥为我们人生节约时间,时间就是金钱,一分一分钱。示例总结如下:

📋 文章基本信息

  • 标题:美图 17 周年,吴欣鸿内部分享全文:美图在 AI 时代的组织进化
  • 来源:美图公司
  • 时间:2025 年 10 月 10 日
  • 类型:观点类

🎯 核心观点(一句话概括) 美图公司 CEO 吴欣鸿在 17 周年内部分享中,探讨了美图在 AI 时代的组织进化路径,强调通过“反惯性工作流”和“AI 原生组织”理念,推动公司敏捷化、体系化发展,同时发布升级版价值观以强化企业文化。

📌 关键论点

  1. AI 时代的机遇与挑战

    • 具体内容:AI 技术带来巨大创新与激烈竞争,美图需应对大厂与创业公司的双重挑战。
    • 支撑论据:生成式 AI 使影像赛道成为行业风口,如 Nano Banana 的爆火,同时 AI 创业团队展现出高效率与灵活性。
  2. “反惯性工作流”的实践

    • 具体内容:通过需求共创、简化会议、借助 AI 提效等措施,打破传统工作流程的束缚,提升项目推进速度。
    • 支撑论据:以 RoboNeo 项目为例,一个月内完成全球发行,上线首月 MAU 突破百万,进入多国应用商店前 10 名。
  3. AI 融入关键场景

    • 具体内容:将 AI 应用于研发、设计、运营等环节,提升工作效率,培养“多面手”人才。
    • 支撑论据:AI Coding 普及率达 86%,设计效率提升 50% 以上,运营实现全流程 AI 赋能。
  4. “AI 创新工作室”机制

    • 具体内容:鼓励员工提出创意并组建小团队实践,给予资源支持与利润分红,激发创新活力。
    • 支撑论据:已成立 5 个工作室,孵化多个项目,激励员工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。
  5. 升级版价值观发布

    • 具体内容:发布“热爱影像、追求极致、着眼全球、求真务实、打破惯性、爱拼能赢”六边形价值观,强化企业文化。
    • 支撑论据:通过文化调研与访谈,提炼出支撑公司使命的价值观,形成“蜂巢型组织”理念。

🔗 逻辑脉络

  • 问题/现象:AI 技术推动影像赛道成为行业风口,美图面临大厂与创业公司的双重竞争压力,传统工作流程制约创新速度。
  • 原因: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影像产品成为行业标配,创业团队凭借 AI 工具展现出高效率与灵活性,而美图内部存在工作流程固化、管理复杂等问题。
  • 影响:若不改变,美图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,难以把握 AI 带来的新机遇。
  • 解决方案/观点:通过“反惯性工作流”打破传统束缚,融入 AI 提升效率,推出“AI 创新工作室”激发员工创新,发布升级版价值观强化企业文化,推动公司向敏捷化、体系化发展。

💡 重要细节/亮点

  • 美图秀秀凭借 AI 合照功能在欧洲多个国家 App Store 取得优异成绩,显示 AI 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潜力。
  • RoboNeo 项目中,设计师 5 分钟内上线 AI 效果,展示 AI 技术对工作流程的极大优化。
  • 公司内部搭建 AI Agent 平台、MCP 服务平台、AI 翻译平台等基础设施,为员工使用 AI 工具提供便利。

⚠️ 局限性/反思

  • 文章主要从公司内部视角出发,对市场竞争的分析相对宏观,未深入探讨竞争对手的具体策略与优势。
  • 对于“AI 原生组织”的概念,虽有案例支撑,但未充分论证其在大规模组织中的可复制性与可持续性。
  • 升级版价值观的提出虽有助于凝聚团队,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落地并形成文化自觉,还需进一步观察与完善。

阅读时长建议:本总结可节约约 15 分钟阅读时间

更多 AI 提示词

我们让 AI 协助写了 3 份好文快读的提示词,2 份是关于核心观点总结的提示词,最后 1 份是关于知识梳理总结的提示词,根据不同文章类型给不同提示词。

以下是一份我们制定的第 1 份【核心观点总结】助手提示词,这份提示词专门应对我们想了解文章核心观点以及来龙去脉,比如问题/现象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有什么影响、有什么建议、观点等。

# 角色定位
你是一位专业的内容分析师,擅长快速提炼文章精华,帮助读者高效获取关键信息。

# 任务目标
对给定的网络文章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,提供一份高质量的核心观点总结,使读者无需详读全文即可掌握文章要义。

# 分析要求

## 1. 阅读深度
- 完整、仔细阅读文章全文
- 理解作者的核心论点和论证逻辑
- 识别关键事实、数据和案例

## 2. 内容质量标准
- **高效**:快速定位核心观点,去除冗余信息
- **通俗易懂**: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,避免生硬照搬原文
- **简约不简单**:精炼但不失完整性,保留关键细节
- **逻辑清晰**:梳理来龙去脉、前因后果,呈现完整的逻辑链条

## 3. 可信度要求
- 客观准确地提炼原文观点,不曲解、不夸大
- 保留关键论据和事实支撑
- 如有重要数据或引用,需标注说明

# 输出格式(Markdown)

## 📋 文章基本信息
- **标题**:[文章标题]
- **中文标题**[中文标题](如果是非中文文章时给出)
- **文章链接**:[页面/文章 url 地址]
- **来源**:[作者/平台]
- **时间**:[发布时间,如可获取]
- **类型**:[观点类/资讯类/分析类等]

## 🎯 核心观点(一句话概括)
[用一句话提炼文章的核心主张]

## 📌 关键论点
1. **[论点一标题]**
   - 具体内容:...
   - 支撑论据:...

2. **[论点二标题]**
   - 具体内容:...
   - 支撑论据:...

[依次列举 3-5 个关键论点]

## 🔗 逻辑脉络
[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文章的论证逻辑:
- 问题/现象是什么(背景)
- 为什么会这样(原因)
- 会产生什么影响(后果)
- 作者的解决方案/观点(结论)]

## 💡 重要细节/亮点
- [值得关注的数据、案例或独特见解]
- [有争议或需要批判性思考的观点]

## ⚠️ 局限性/反思(如有)
[客观指出文章可能存在的不足或需要读者注意的地方]

---

**阅读时长建议**:本总结可节约约 [X] 分钟阅读时间

除了 Kimi 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做到好文快读

为什么我们使用 Kimi 呢,因为 Kimi 免费,且有浏览器插件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又实惠,一点费用都不需要,纯粹贡献给国产 AI。

除了 Kimi,还有一些工具也能做到好文快读:

  • 1、豆包。豆包桌面端工具本身就是一个浏览器,我们也可以在豆包桌面端工具上访问页面,并在右侧有 AI 工具可以帮我们快读解读文章内容。
  • 2、IMA 知识库。IMA 也有桌面端,IMA 自身也内置了浏览器,毕竟是腾讯研究院出品,目前免费,AI 大模型也随便使用,直接输入文章地址,一样的打开文章页面,右侧也能让 AI 帮我们快速分析总结文章内容。
  • 3、有道云、印象笔记等笔记理论上应该做这功能,但至少在下半年我们重新下载重新试用时,没有发现比较好用的 AI 功能点,有道云笔记还要额外对 AI 功能点收费,虽然我们之前意识头脑发热买了 2 年 VIP,还是坚决没有使用有道云,但说不准以后有道云会越来越好,到时我们再说吧。

等等。我们也只是抛砖引玉,大家可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和需求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化提示词,或者使用其他 AI 工具。

如果你有能力购买 AI 工具使用,比如字节跳动的扣子(Coze),那么我们也可以在 coze 上实现一个好文快读的工作流和 AI 助手,工作流接收我们当下看到的并收藏好文,工作流使用 coze 平台提供的页面抓取工具等得到文章内容,并使用 AI 助手(LLM 大模型节点)来解读文章内容,最后将解读结果输出到在线文档比如飞书文档,或是通知到 IM 比如飞书、钉钉、微信等。

我们的思考

本质上,我们是在用 AI 作为"外脑"来扩展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,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来确保这个"外脑"能够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质量标准来工作。这不仅是一种高效的知识工作方式,更是一种新的认知实践——我们在与 AI 的协作中,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,最终实现人机协同的认知增强。

这种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:我们不是在被技术改变,而是在主动利用技术来实现更好的自我认知和知识管理。这正体现了哲学中”人是实践的主体“这一核心观点——技术是工具,人是目的,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工具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。


9ong@TsingChan 2025 markdow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