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e-续费背后的思考
目录
最近又续费了 Trae,这个决定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。作为一个每天都在用 Cursor 的人,为什么还要为一个国产的 AI 编程工具买单?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聊聊。
从"将就"到"平替"的转变
还记得几个月前第一次试用 Trae 的时候,说实话,体验并不算完美。卡顿、生涩,各种小问题让人有些失望。但是从 8 月份开始,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
现在的使用场景是这样的:工作日我们用 Cursor,回家就切换到 Trae。这种"双轨制"的使用方式,让我们有了更深入的对比体验。令人惊喜的是,Trae 已经有了 Cursor 平替的感觉。
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就像看着一个孩子慢慢长大,Trae 的每一次改进都让人感到欣慰。特别是对于支持国产软件这件事,我们一直抱着"既然选择了,就要给它成长的时间"的心态。
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
智能体的差异化优势
Trae 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自定义智能体功能。相比 Cursor,这个功能更加鲜明突出。我们心里下意识地倾向于选择常用的自定义智能体,因为它们更垂直、更聚焦、也更准确。
这就像是有了一个专门的助手团队,每个助手都有自己的专长领域。需要写文档时找文档助手,需要调试代码时找调试助手,这种专业化的分工让工作效率大大提升。
贴心的用户体验设计
作为国内用户,我们深深感受到了 Trae 在用户体验上的用心:
主动引导,而不是让用户猜测 当开启自动运行功能时,窗口上方会主动提示:“当前已开启自动运行,会自动运行不在黑名单中的命令和 MCP 工具。“这种在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引导解决的设计理念,体现了产品团队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。
小白友好的工具安装 MCP 工具的安装过程被设计得非常小白化。不像某些极客工具需要各种命令行操作,Trae 让大部分用户只需要正常点击就能完成环境和工具的配置。这种降低使用门槛的做法,让更多非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享受到 AI 编程的便利。
细节中的人文关怀 任务完成通知和提示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功能,Trae 早在 Cursor 之前就提供了。这些细节虽小,但体现了产品团队对用户工作流程的深度理解。
直观的对比方式 行内对话采用左右两侧的先后比对,区别于传统的 diff 差异比对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,左右两侧对比确实更直观、更方便理解。
智能体分享的生态思维
Trae 的智能体可以分享出去,我们可以访问别人的智能体分享页面,浏览器会自动唤起 Trae 并导入智能体。这种"服务到家"的体验,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国内产品工具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国外还要周到。
虽然目前官方还没有提供智能体广场,只能通过分享链接来分享,但这种生态化的思维已经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。
技术能力的全面覆盖
多模型支持 海外版本支持 Claude、Gemini、GPT、Grok 等优秀大模型,在模型选择上并不逊色于国外同类产品。而且 Claude 4 思考模型只需要一个请求消耗,相比于 cursor 便宜了一半。
远程开发能力 支持 WSL/SSH 远程开发,提供了接近原生 Linux 的开发体验,同时保留了 Windows 的易用性。这对于需要跨平台开发的团队来说非常实用。使用 WSL 开发 - 文档 - TRAE
隐私保护 隐私模式的推出体现了产品团队对用户数据安全的重视。启用隐私模式后,Trae 不会存储或使用用户的聊天互动内容,这在当前数据安全备受关注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。隐私模式 - 文档 - TRAE
成长路上的不足与期待
当然,Trae 也不是完美的。作为一个还在快速成长的产品,它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:
功能完善度 目前不支持同时打开多个对话框,这在处理复杂项目时会有些不便。Tab-cue 功能偶尔需要等待,虽然已经有 7、8 分的水平,但相比 Cursor 还有优化空间。
更新节奏 在新模型的跟进速度上,Trae 确实需要加快步伐。当 Claude 4.5 或 DeepSeek v3.2 发布时,Cursor 往往能在第二天就支持,而 Trae 在这方面还有待跟上。
版本迭代频率 相较于 Cursor 1-3 日的小版本更新频率,Trae 的更新节奏还需要提升。更重要的是,每次更新都应该明确说明改进了什么内容,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持续进步。
国产 AI 工具的突围之路
回到最初的问题:为什么要续费 Trae?
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具选择的问题,更是对国产 AI 工具发展的一种支持和期待。在 AI 编程工具这个赛道上,我们看到了太多昙花一现的产品。阿里的 Qoder、腾讯的 CodeBuddy,虽然功能不错,但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去深度体验它们。
Trae 的可贵之处在于,它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踏踏实实地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。从最初的卡顿生涩,到现在的流畅好用,这种渐进式的改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产品团队的诚意和坚持。
更重要的是,Trae 在很多细节上体现出了对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度理解。这种本土化的优势,是国外产品很难复制的。
写在最后
技术工具的选择,往往反映的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。选择 Trae,不仅仅是因为它现在已经足够好用,更是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变得更好。
在这个 AI 快速发展的时代,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功能强大的工具,更需要能够理解我们、服务我们的产品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Trae 正在走一条正确的路。
当然,我们也希望 Trae 能够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,加快在功能完善和版本迭代方面的步伐。毕竟,用户的耐心是有限的,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。
但无论如何,看到国产 AI 编程工具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,并且越做越好,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。
本文基于我们的真实使用体验整理而成,希望能为正在选择 AI 编程工具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。
9ong@TsingChan 2025 markdow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