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工业社会的生产过剩
关键词:超工业社会、生产过剩、消费加速、一次性产品、喜新厌旧、速成、知识短暂化、工作短暂、生活环境短暂、人际关系肤浅、精神病人增多。
托夫勒的第一本书,叫做【未来的冲击】,写于 1970 年。
托夫勒认为,人类以前是农业社会,现在是工业社会,即将进入超工业社会。
超工业社会有两个特征:
-
首先,工业人口只占少部分,大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。
-
其次,即使少部分人从业工业,生产出来的工业品,也大大超过需要。
这是 1970 年表达观点,放最近 10 年是不是非常的贴切。
那么,问题就来了。如果 50%、甚至 40% 的工业生产能力,就能生产出满足所有人需要的工业品,那么会怎样?
托夫勒说,为了消化掉多余的工业品,结果就是加速。社会开始让消费加速,让技术也加速,最终让商品的流通速度变快,只有这样才能消费更多的商品。
这意味着,人类社会将变快。我们生活的根本特征,不再是持久,而是短暂。
-
1、一次性产品。生活用品变得短暂,越来越多一次性产品:一次性筷子,一次性圆珠笔,一次性塑料瓶,甚至一次性衣服。
-
2、喜新厌旧。即使长期使用的产品,也在快速升级换代。微波炉、洗衣机这样的耐用消费品,人们也只要今年的型号,不要去年的型号。
-
3、速成。社会充斥着速成食品、速成教育,甚至城镇也可以速成。
-
4、知识短暂化,用过即弃。
-
5、工作短暂。职位、公司、甚至行业,随时都会消失,新的部门和行业不断涌现。
-
6、生活环境短暂。人们经常搬家,不会在一个地方久居。
-
7、人际关系肤浅。人与人之间很难产生稳定深入的关系,交流持续的时间缩短,更多的是偶遇和点头之交。
-
8、精神病人增多。人们面对快速变化,内心感到疲惫和衰弱,情绪变得不稳定,精神病人变多。
总之,未来的根本特征,就是永恒感的丧失,取而代之的是短暂感。
9ong@TsingChan 文章内容由 AI 辅助生成。